在李氏的历史上,唐朝是不可磨灭,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唐朝(618年6月18日—690年10月16日、705年3月3日—907年5月12日)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,国祚289年,历22位皇帝(包含武则天,中国首位且是唯一一位受法理承认的女皇帝)。国号唐是晋的古名,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。唐朝由唐高祖李渊所建立的汉族为主的多民族统一的强大帝国,与隋朝合称隋唐。唐朝皇室出身关陇集团,其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,封为唐国公。隋朝时李渊为晋阳(今山西太原)留守,在隋末民变爆发后出兵入关中以争夺天下,于618年受隋恭帝杨侑禅位建国唐朝,在唐朝开国战争中赢得胜利,统一天下。唐朝首都是长安(今陕西西安)和洛阳(今河南洛阳),陪都为北都太原与其他陪都。
唐朝历史可以概略分成数期,大致上以安史之乱为界。初唐国力强盛,唐太宗击败强敌突厥,受尊“天可汗”,成就贞观之治。唐高宗时期击败高句丽等强敌,建立永徽之治。唐中宗和唐睿宗后,进入女性统治时期,高宗之皇后武瞾于690年建国周,即武周,唐朝国号首灭。直到705年因神龙革命使唐中宗复辟,女性统治直到唐玄宗继位后才结束。玄宗时进入盛唐,是唐朝的第二高峰与转折,开元时期玄宗革除前朝弊端,政治开明,威服四周国家,史称开元盛世。天宝年间,全国人口达8,000万之多。到天宝时期,政治逐渐混乱,于755年爆发安史之乱。乱后进入中唐,唐朝受到藩镇割据、吐蕃回纥的侵扰、宦官专权与牛李党争等蜂拥而至,使得唐朝一直未能完全复盛。虽然有唐宪宗的元和中兴、唐武宗的会昌中兴与唐宣宗的大中暂治,但是这些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内忧外患。在晚唐时因为政治腐败,爆发了唐末民变,其中黄巢之乱更是严重破坏江南经济,极大动摇了王朝的统治基础,致使李唐政权日暮途穷,大厦将倾。最终,藩镇霸主朱全忠做大后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,并于907年逼唐哀帝禅位,唐朝彻底灭亡。朱全忠建国称帝,史称后梁,中国就此进入五代十国时期。
唐朝的疆域广大但时常变动。其鼎盛时为公元7世纪,当时中亚的绿洲地带受唐支配。疆域最大范围为建立南至罗伏州(今越南河静)、北括玄阙州(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)、西及疾陵府(今伊朗扎博勒)、东临鸡林州(今韩国庆州)的辽阔疆域,国土面积达1237万平方公里。
唐朝全盛时在文化、政治、经济、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。其政治为三省六部制,前期中央权力在皇帝与宰相,到后期变成皇帝与宦官。在唐朝统治末年,军阀们拥兵自重,不听朝廷诏令,并时常骚扰朝廷,让朝廷饱受内忧外患之苦。唐朝模仿隋朝推行科举制度,使得晋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兴起。唐朝军事制度前期采用府兵制,军力强盛,多次击败外族。后期则出现节度使(藩镇)等特殊单位,还出现了四十八个藩镇。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,与突厥、高句丽、吐蕃、大食争夺四方霸权。借由羁縻制度维系与回纥、契丹等等北方各族的关系,并且让新罗、渤海国和日本等国家吸收唐朝的文化与政治体制。唐朝的经济富盛,结合华北、关中与江南的经济,到后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。土地、盐铁与赋税制度随着社会改变而改革,由均田制与租庸调制转向两税制,并且增加许多杂税。其中两税制影响中国后半期的赋税制度。唐朝文化兼容并蓄,曾经受到胡风的影响,也接纳各个民族文化与宗教,进行交流融合,成为了开放的国际文化。其文学发展达到高峰,以诗最有兴盛。当时有诗仙李白、诗圣杜甫等等。且有推行古文运动的韩愈。其史书与唐传奇(文言短篇小说)也十分发达。由于吸收了西域特征与宗教色彩,唐朝艺术与前后朝代都迥然不同,其壁画、雕刻、书法与音乐都很发达。唐朝声誉远及海外,其历史地位极其深远重要,到明清时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“唐人”。